首页>一日志工>志工活动>南京益讯|破茧成蝶——守护“慢飞天使”的温暖征程

南京益讯|破茧成蝶——守护“慢飞天使”的温暖征程

明基友达基金会 2025年 07月 11日 13:54

在科技创新与人文温度交织的南京城,明基友达公益基金会南京志愿服务基地正悄然书写着无数温暖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有跨越年龄与身份的携手同行,更有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点亮。

 

2008年起,基金会南京志愿服务基地播撒下志愿服务的种子,历经十七年的精心培育,“医路同行—明基志愿服务团队”茁壮成长。

这支汇聚银发长者、青年学子、企业职员与特殊群体的多元队伍,如同璀璨星辰,共同照亮患者的就诊之路。



在医院大厅,银发志工的指尖流淌出舒缓的钢琴旋律,将原本紧张的就诊氛围化作一片宁静的港湾;年轻学子耐心细致地指导患者操作智能终端,让科技不再冰冷;而特殊群体志工的加入,更为这份温暖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他们共同编织起一张覆盖焦虑缓解、流程优化的全链人文关怀网络。

如今,团队累计注册志愿者已2300人,年度志愿服务时长突破8000小时,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满满的爱与奉献。


缘起:为“慢飞天使”搭建逐梦桥梁

 

2017年,基金会南京志愿服务基地携手社会爱心力量,开启了“慢飞天使”喜憨儿社会融入志愿服务项目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合作,更是对医者仁心的全新诠释。

爱心力量的加入,让项目构建起了双向赋能的独特模式:基地为“慢飞天使”们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窗,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同时,“慢飞天使”们以“残疾人友好”的视角,为优化无障碍就诊流程出谋划策,让残障人士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贴心与专业照护。


行动:用专业与爱守护成长之路

 

每周三、四、六,在老师和家长的陪伴下,充满活力的“慢飞天使”们都会准时来到医院,开启一天的志愿服务。

他们穿梭在医院的各个角落,协助患者操作智能终端、打印胶片,耐心地为患者指引方向,甚至在患者焦虑不安时,给予温暖的心理安慰。


“慢飞天使”日常服务


还记得项目初期,“慢飞天使”们面对患者时总是小心翼翼、紧张不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与患者之间的默契与日俱增,如今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明白对方的需求。

基地也慢慢见证了“慢飞天使”们的蜕变。无论酷暑严寒,他们从未缺席,始终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带着灿烂的笑容参与每一次志愿服务。

他们用实际行动,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而在基地走过的每一步,都彰显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光芒:见证生命的双向奔赴

在无数次的互动中,基地与“慢飞天使”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纽带,信任与支持在彼此之间流淌。

“慢飞天使”A同学曾坦言:“做志愿者前,我满心忐忑,作为一名肢体残疾人,我一直觉得自己需要别人照顾……但在这里,我发现自己也能为他人提供帮助,原来我并不是一无是处。”


“慢飞天使”手鼓表演


爱心合作单位的田老师也感慨道:“大龄心智障碍者融入社会困难重重,同学们在参与志愿服务前,都要经过专业评估和严格训练,过程十分不易。但通过志愿服务,我欣喜地看到他们在情绪管理、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显著提升。这是医疗人文与特殊教育碰撞出的绚丽火花,孩子们从受助者变成了助人者,真心感谢基地提供的宝贵机会。”


“慢飞天使”国际志愿者日分享


未来:携手共绘无碍新蓝图

2025年初,“慢飞天使”喜憨儿社会融入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南京市医院协会“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这份荣誉的背后,是无数医患互动的暖心瞬间:酷暑里被汗水浸透的志愿马甲,寒冬中冻得通红却依然挂着笑容的脸庞,还有那千万次重复指导形成的肌肉记忆……每一个画面,都诉说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站在项目的第八个年头,基金会南京志愿服务基地将继续携手爱心力量,深化志愿服务合作,不断探索创新,拓展更多志愿服务模式,构建更加完善的助残志愿服务体系,为残障群体提供更全面、更贴心的公益服务。

在这里,他们是医患间的温暖纽带,更是彼此的希望传递者。我们见证的不是单方面的帮扶,而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彼此照亮

图文/医务社工 周大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