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友达基金会
2025年 07月 11日 14:07
2025年5月,认知症志愿者专题系列培训在晋源为老服务中心顺利开展。活动由明基友达公益基金会主办,苏州市高新区狮山横塘街道、苏州科技大学认知症项目组共同承办。
通过前期调研,项目组成员发现由热心阿姨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虽满怀热情,但缺乏对认知症的深入了解,渴望学习专业知识,帮助认知症家庭。
针对志愿者们“想为认知症家庭做更多”的质朴心愿,专题培训量身定制两大核心模块:
「早期识别与预防」——从认知症的早期信号到科学干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专业知识,让“早发现、早关怀”成为可能。
「沟通与应急技巧」——通过情景模拟,教会大家如何用耐心化解焦虑,应对突发状况,让每一次接触成为温暖的传递。
培训一
早期识别与预防
5月21日,首场培训在志愿者们的期待中拉开帷幕。活动开始,项目组成员通过轻松的互动帮助大家熟悉彼此,并简要介绍了培训目标,随后开始培训活动。
项目组成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认知症的早期表现。
1“记性变差”不只是忘事:比如刚放下的东西就找不到、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可能是早期信号。
2“脾气变了”也要留心:突然的焦虑、冷漠,或是原本爱干净的人开始邋遢,都值得关注。
3“生活细节”藏线索:扣错扣子、烧糊饭菜……这些小事都可能是认知障碍的体现。
培训过程中,志愿者们频频点头。李阿姨分享了自己曾经照护认知症长辈时的观察:“我婆婆刚开始是忘记自己的钱包放到哪里,后来就找不到家门牌号……”
项目组成员还为志愿者们提供了许多认知症预防小妙招,向他们特别强调了“能做些什么”,大家认真听讲,收获颇丰。
1饮食方面,多吃鱼和绿叶菜,少吃咸菜腊肉。
2运动方面,每天散步半小时,广场舞也能健脑。
3社交方面,多参加社区活动,聊天打牌都是锻炼。
4睡眠方面,则应少熬夜,早睡早起精神好。
培训后,项目组成员带领志愿者们动手制作春日风铃花环。假花、铃铛、丝带在巧手中翻飞。虞阿姨开心地说:“挂门口,给老伴看!”
这些充满心意的手工艺品,正是认知症预防理念的生动实践——动手动脑,让生活更美好。
培训二
沟通与应急技巧
5月29日,第二场专题培训如期开展。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沟通技巧+应急处理”。
培训伊始,项目组成员为大家划下重点:用“心”对话——“和认知症患者聊天,语速要慢,句子要短!”
沟通技巧
语言技巧:不用复杂词,多说“咱们”、“一起”。
倾听秘诀:蹲下来平视对方,点头回应比说“我懂”更有效。
表情管理:哪怕长辈重复说同一件事,也要笑着回应。
现场还进行了沉浸式的场景模拟:突发状况不慌张——“如果长辈突然激动或走失怎么办?”
应急技巧
急救包必备:止血纱布、急救电话清单。
团队协作口诀:1人安抚、1人联系家属、1人维持现场。
安全底线:先保护自己,才能保护他人。
理论知识学习后,志愿者们再次变身手工达人,一起DIY干花草帽。挑干花、粘装饰,制作完成后,阿姨们立马戴上拍照。有位阿姨还开心地转了个圈:“这帽子做完真好看!”
从理论到实践,从陌生到熟悉。专题培训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社区互助网络的编织。这些可爱的志愿者们用最认真的态度与最真挚的心意守护记忆,传递邻里温暖,共编社区记忆网络。

